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文学名著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分享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并被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手机扫码下载

尤利西斯介绍

1.推荐理由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2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经有了一个生理上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当成肉体上的父亲,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变得成熟,也可以成为一名父亲,然而,由于父亲西蒙·迪达勒斯的批评和缺乏理解并没有成功。因此斯蒂芬所寻找的父亲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父亲,这个父亲可以允许斯蒂芬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布卢姆寻找儿子从很大程度上讲则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后代来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续香火。由此可见,斯蒂芬和布卢姆两人都希望通过寻求为父之道来巩固他们各自的身份。

  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

  《尤利西斯》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并被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2.书籍介绍

   《尤利西斯》共三部分十八章。 该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上8点到晚上2点钟一天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故事由居住在都柏林市郊一座古塔里三个主人公展开,一个名叫斯蒂芬·德迪勒斯,他刚刚从巴黎一所院校毕业,他是一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和诗人。斯蒂芬的母亲在临终时请他跪下祈祷,出于对宗教的反感,他没有听从母亲的要求。斯蒂芬的母亲死后,他为此事悔恨终身,始终沉浸在懊丧之中。后来,因家道中落,斯蒂芬几乎与领着妹妹们艰难度日的父亲断绝了关系,他离家出走,以教书为生。第二位名叫利奥波德·布卢姆,他是一位广告推销员,匈牙利犹太人。布卢姆常常串街走巷,终日奔忙,却总是劳而无获。布卢姆的幼子夭折使他在精神上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而布卢姆的妻子对他不忠使他羞愧难当。第三个就是布卢姆的妻子摩莉,她是位典型的肉欲主义代表,由于布卢姆性功能衰退,她不甘寂寞,常常招蜂引蝶,这一切均使布卢姆蒙受着难言的羞辱和精神折磨。

    1904年6月16日清晨,斯蒂芬上完了一节历史课后,从校长那儿得到了三英镑二先令的报酬,来到海边漫步,面对翻滚的海浪,他思绪万千,人世的沧桑、大自然的奥妙、时空的永恒、艺术的魅力在他的意识中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涌动。他因对母亲有过情欲的爱恋而觉得对不起父亲。他抱着负罪的感觉渴望在精神上重新得到一位父亲。同一日的早上八点钟,在埃克尔德街某所房子里,广告推销员布卢姆正在为自己和妻子摩莉准备早餐。这时,送信人给摩莉送来一封信,内容大致是一名叫波伊兰的青年约定午后四点来看她。布卢姆怀着黯然的心情借故走出了家门。

     布卢姆到邮局取了一封写给他的情书,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了它。而后,布卢姆去参加友人的葬礼。在布卢姆去墓地途中,他看到了妻子的情夫波伊兰正在向他家的方向走去,于是他脑海里闪现了一系列念头:死亡、埋葬、以尸体为食物的墓地老鼠,一系列荒诞的想象在他心灵深处流淌。随后,布卢姆到《弗里曼日报》社去送交了一个广告图案设计,又去了一趟医院探望因难产而住院的一位夫人。在这里布卢姆遇见了斯蒂芬,二人一见如故,斯蒂芬说要用自己新领到的工资请客,他们还去了妓院。在那里斯蒂芬酩酊大醉,布卢姆精心照料他。他们终于在彼此身上找到自己精神上最重要的东西。布卢姆找到了失去的儿子,斯蒂芬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布卢姆回家后告诉妻子斯蒂芬以后要加入他们的生活。这位背叛丈夫的放荡女人刚刚告别了一个情人,从斯蒂芬的到来朦胧地得到一种母性的满足,又混合着对一个青年男子的情欲冲动。她在快要睡着的瞬间又回忆起她和布卢姆相互热恋的时光。他们的生活似乎会出现好的转机。整部小说以斯蒂芬零乱无序、恍惚迷离的意识流开始,又以摩莉长达40多页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结束。


3.主要人物

  利奥波德·布卢姆

   布卢姆无论在长相、性情、行动上都缺乏英雄性,他卑微无能,性格略显多重。这是个流散到爱尔兰的犹太人,一个平凡无奇的广告兜揽员。在外貌上,是个身体稍显发福、面相颇为敦厚的中年男子。在性情上,他是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角色:在家中,关心妻子女儿、狗、鼠等;在家外,他也关心着流浪儿、难产孕妇、盲人青年及斯蒂芬这些需要关爱的人,是“有史以来最为善良、最温顺、最和蔼、母鸡下蛋都能伸手接住之好人”。在行为上,他是一个忙碌于吃喝拉撒、鸡零狗碎,沉浸于七情六欲,具有手淫、意淫等低俗习惯的凡夫俗子。

   他知晓妻子摩莉到处招惹情人,却无力阻止,反而借故离家,为妻子与情人约会创造条件。总体说来,他是一个生性低调谦和、轻声细气甚至无声无息的人。但却因为他的犹太人身份遭到了周围大部分人的嘲讽和排斥。在离家流荡的近19小时内,他受到了戴汐校长、穆利根、爱尔兰市民、酒馆里的闲汉们,甚至妓院老板等爱尔兰人的歧视和侮辱,被医科学生狄克逊叫做“新型女性男人”,被穆利根说成“属于两性畸形型”,更被“公民”恶意攻击为“半阴半阳人,非驴非马的角色”,他虽偶有反驳但无济于事,只能默默忍受;同时受到以卡尔和康普顿等英国兵为代表的英国殖民者的欺压,也只能畏惧地顺从。由于社会地位低下,他不得不承受着这双重压迫,小心谨慎、卑微地生活着。布卢姆的这些举动乍看懦弱,实则是弱者无奈中的生存智慧,犹太民族的弱小使他们反抗的形式只能是在精神方面保护自己。作为一个遭受过几近灭顶之灾的犹太后裔,布卢姆对犹太人的历史遭遇和自身的处境非常明晰,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

   摩莉·布卢姆

   摩莉(布卢姆的妻子)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业余歌手。她出生在直布罗陀,父亲是一位军官。摩莉是一个粗俗性感的、有活力的、没多少文化的女性,致力于追求自身的快乐。但她又欣赏丈夫的品质。摩莉代表了爱尔兰的希望,好像她那淫荡的、自我补充的能量将英国殖民者和罗马天主教双重压迫推向一边,暗示了她将会生存下来并超越它们。她变成了象征爱尔兰的那位老妇人——“贴雷马科”中的送牛奶的老妪。她也变成了达奴——凯尔特生殖女神,从而替代了之前无生育力的爱尔兰的女性形象。摩莉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她不关心政治,漠视死亡和道德,而且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摩莉是一个富于启示性的反常者。从摩莉的独白中我们看出,她是一个复杂但不世故的人。摩莉在自己的想象中重造现实,她代表了乔伊斯的情感以及《尤利西斯》中潜在的浪漫。

斯蒂芬·德迪勒斯

   青年诗人斯蒂芬是一位精神空虚、意志消沉的青年教师。斯蒂芬生活在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都柏林,斯蒂芬像这座危机四伏的城市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无法摆脱道德瘫痪的阴影。他是一个性格上自相矛  盾的人物。他孤独、颓丧,却又自命不凡,他多愁善感、精神脆弱,却又愤世嫉俗。然而,斯蒂芬在性格和意识上的逆转既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像斯蒂芬这样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一个严重异化  的时代,除了沮丧和沉沦之外实在别无选择。

  西蒙·迪达勒斯  斯蒂芬之父。年前丧妻,家境困难。

  布莱泽斯·博伊兰  玛莉恩之情夫。正在筹划一次巡回歌唱演出,玛莉恩也在被邀之列。

  勃克·穆利根  医科学生,与海恩斯一道住进了斯蒂芬所租的圆塔。

  海恩斯  英国人,毕业于牛津大学。为了研究凯尔特文学而来到爱尔兰。

  米莉  布卢姆与玛莉恩之独女,15岁。在韦斯特米思郡穆林加尔市的一家照相馆工作。

  帕狄·迪格纳穆  已故。生前曾在律师约翰·亨利·门顿的事务所工作,因酗被开除,患病而死。

  马丁·坎宁翰  布卢姆之友,在都柏林堡任职(英国殖民统治机构)。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多方照顾迪格纳穆的遗族,包括募集捐款。

  布林夫人  原名乔西·鲍威尔,其夫丹尼斯·布林患有神经病。婚前她爱过布卢姆,一直不忘旧情。

  里奇·古尔丁  斯蒂芬的舅舅,布卢姆之友。在科利斯一沃德律师事务所任会计师。他与内弟西蒙·迪达勒斯已绝交。

  约翰·康米神父  方济各·沙勿略教堂的教长,耶稣会会长。斯蒂芬在克朗戈伍斯森林公学就读时,他曾任该校校长。

  迈尔斯·克劳福德  《电讯晚报》的主编。

  杰克·麦克休  大学教授,学者,经常为《电讯晚报》写社论。

  本杰明·多拉德  本地一名歌手。他在替向吕便·杰借过高利贷的考利神父奔走,以便宽限几天还债日期。

  弗莱明大妈  经常到布卢姆家来做家务的女人。

  鲁迪  布卢姆与玛莉恩的独子,生于1894年,只活了11天便夭折。

  C·P·麦科伊  布卢姆的熟人,在都柏林市的尸体收容所做验尸官助手。其妻是个无名歌手。

  班塔姆·莱昂斯  布卢姆的熟人,热衷于赛马。上午在街上与布卢姆相遇,听布卢姆说起“丢掉”,就想把赌注押在同名的马身上。后又接受利内翰的劝告,变了卦。结果,还是“丢掉”获胜了。

  科尼·凯莱赫  奥尼尔殡仪馆的经理,负责为迪格纳穆料理葬事。

  杰克·鲍尔  供职于都柏林堡内的皇家爱尔兰警察总署。

  吕使·杰  放高利贷的。有一次他儿子跳进了利菲河,被一位船夫救了起来。他却只给了船夫两先令。

  汤姆·克甫  布卢姆之友,茶叶等商品的推销员。

  内德·兰伯特  谷物商,其库房原是圣玛丽亚修道院的会议厅。

  休·C·洛夫神父  他是萨林斯镇圣迈克尔教堂的本堂神父,为了写一本关于菲茨杰拉德家族的书,到兰伯特的库房来参观。他在都柏林拥有一所房子,出租给考利神父。

  考利神父  本·多拉德和西蒙·迪达勒斯之友。因还不起向吕便·杰借的高利贷,狼狈不堪。

  乔·麦卡西·海国斯  布卢姆的同事,也替《自由人报》拉广告。

  红穆雷  约翰·穆雷的绰号,《自由人报》的职员。

  约瑟夫·帕特利克·南尼蒂  在爱尔兰出生的意大利人,《自由人报》社排字房工长。他又是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兼都柏林市政委员。

  杰·杰·奥莫洛伊  原为律师,后来患了肺病,落魄潦倒。

  利内翰  《体育》报的赛马栏记者,曾调戏摩莉。

  奥马登·伯克  斯蒂芬之友,新闻记者。

  弗林  绰号叫“大鼻子”,布卢姆之友。

  乔治·威廉·拉塞尔  笔名A·E·,爱尔兰诗人。他是当时仍健在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者之一,任《爱尔兰家园报》主编。

  托马斯·威廉·利斯特  公谊会教徒,爱尔兰国立图书馆馆长。

  约翰·埃格林顿  原名威廉·阿克柏特里克·马吉,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批评家,曾在图书馆与斯蒂芬辩论。

  理查德·欧文·贝斯特  爱尔兰国立图书馆副馆长。

  约翰·米林顿·辛格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诗剧家,是斯蒂芬的熟人。

  乔治·穆尔  爱尔兰小说家,斯蒂芬的熟人。

  格雷戈里夫人  爱尔兰剧作家。原名伊萨贝拉·奥古斯塔·佩尔斯。她于1892年丧夫后,开始文学生涯,1904年任阿贝剧院经理。她是斯蒂芬的熟人。

  阿瑟·格里菲思  爱尔兰政治家,原在都柏林当排字工人。1899年创办以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为主旨的周刊《爱尔兰人联合报》。他是布卢姆的熟人。

  查理·斯图尔特·巴涅尔  19世纪末爱尔兰自治运动和民族主义领袖,已故。布卢姆和他有一面之缘。

  约翰·霍华德·巴涅尔  查理·巴涅尔之弟。都柏林市政典礼官兼典当商代理人。

  拉里·奥罗克  布卢姆家附近的一家酒店的老板。

  布棣·迪达勒斯  斯蒂芬的幼妹尚在上学。

  玛吉·迪达勒斯  斯蒂芬之妹。她从修女处讨些豌豆,替妹妹们煮汤吃。

  迪丽·迪达勒斯  斯蒂芬之妹,长得最像长兄。她在街上向父亲西蒙要了点钱,花一便士买了一本《法语初级读本》。

  盲青年  布卢姆曾搀着他走过马路,神经失常的卡什尔·法雷尔却差点儿把他撞倒。他到奥蒙德酒吧去,调了钢琴的音。

  汤姆·罗赤福德  他以兜售赛马赌券为业,并热衷于发明机器。他曾搭救过一名因中毒而昏迷过去的下水道工人。

  高个儿约翰·范宁  都柏林市副行政长官,绰号“高个儿”。

  帕特里克·阿洛伊修斯·迪格纳穆  帕狄·迪格纳穆的遗孤中最年长的一个。

  约翰·怀斯·诺兰  布卢姆之友,关心迪格纳穆的遗孤,并对马丁·坎宁翰说,布卢姆为遗孤捐了五先令。

  莉迪亚·杜丝  奥蒙德饭店的金发女侍。

  米娜·肯尼迪  奥蒙德饭店的褐发女侍。

  阿尔夫雷德·柏根  都柏林行政司法副长官助理,绰号叫“小个儿阿尔夫”。

  威廉·亨勃尔·达德利伯爵  爱尔兰总督。

  “市民” 原名迈克尔·丘萨克。他是盖尔体育协会创办者,自称“市民丘萨克”,因而得名。

  格蒂·麦克道维尔  瘸腿美少女。

  西茜·卡弗里  格蒂的女友,性情活泼。

  伊迪·博德曼  格蒂的女友,性格矫情。

  汤米·卡弗里  西茵的双胞胎弟弟,时年四岁。

  雷吉·怀利  格蒂的男友,高中学生。

  安德鲁·霍恩博士  霍利斯街国立妇产医院院长。

  卡伦小姐  国立妇产医院护士。

  米娜·博福伊太太  玛莉恩的女友,夜里在医院生一男婴,系难产。

  亚历克·班农  医科学生,米莉的男友。

  迪克森  实习大夫,布卢姆被蜂蜇伤后,曾由他包扎。斯蒂芬之友。

  文森特·林奇  医科学生。他与女友在篱笆后面幽会时,给路过的康米神父(母校的老校长)撞见了。

  弗兰克·科斯特洛   医科学生,因嗜酒如命,绰号叫潘趣(酒名)

  威廉·马登  医科学生。

  J.克罗瑟斯  医科学生。

  贝洛·科恩夫人  妓院老鸨。

  玛丽·德里斯科尔  布卢姆夫妇过去的女仆。

  贝林厄姆夫人  都柏林上流社会淑女。

  贝林厄姆夫人  都柏林上流社会淑女。

  佐伊  妓女。

  基蒂  妓女。

  弗洛莉  妓女。

  士兵卡尔  英国兵。

  士兵康舍顿  英国兵。

  科利  斯蒂芬之友,因生活没有着落,向斯蒂芬借钱。

  冈穆利  西蒙的旧友,后沦为市政府雇用的守夜人。

  马尔维中尉  摩莉在直布罗陀时期的初恋对象。

  “剥山羊皮”  马车夫棚的老板。


推荐好书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资源,下载链接均指向官网或第三方平台,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公开信息整理,仅为方便书友分享!如对以上内容有异议或建议,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支持!

刀锋 周四推理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