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介绍
1.推荐理由
《漫长的告别》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3年。
在该小说中,主人公马洛遭遇了新的考验:马洛遇到了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特里·伦诺克斯,和他在维克托酒吧一起喝酒的代价可真不小,再加上一张价值5000美元的“麦迪逊肖像”,马洛得为他的“过失杀人”和打破的自尊冲锋陷阵。遗憾的是,案情的水落石出最终成了友情的粉碎机,悲情又一次笼罩了马洛。
2.书籍介绍
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和一个贫穷高贵的私家侦探相遇,会发生怎样一种诚挚而悲伤的友谊?伦诺克斯酒醉后被马洛送回,他稍后寄来一张五千美元的巨钞做为感谢和告别,然而,一连串谋杀,却使这个告别绵绵不绝。
3.主要人物
菲力普·马洛
马洛拥有了一种可能性,成为了有血有肉的角色。同时,马洛在这部作品里也是一种假设种符号,他在小说中的本来作用绝不会被舍弃。因为这是马洛作为叙述者的意义所在。
特里·伦诺克斯
英俊优雅,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又有着黑暗的过去和谜一般的身世。他拥有打动人心的特别魅力,在人后又有某种难以言说的隐痛。人格上可能存在缺陷,但在生活中仍恪守某种严格的规范。光明和黑暗脆弱和坚强,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
4.书籍品鉴
钱德勒注重小说场景的描绘和人物细节的描述,然而这种简洁的叙述和机智、短小的对话,却又把小说的写作艺术和美学价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中,描写现实细节。钱德勒文本的魅力在于“他笔下的城市,及一个男人在城市里的孤独感和挫败感”。
钱德勒确实在《漫长的告别》中寻求着突破,虽然,语言还是一贯的“抖搂着机灵”,“那个姑娘看了他一眼,眼神足可以戳进他的身体,再从后背透出四英寸来。”“死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替罪羊。他永远不会反驳。”“她的笑容死板板的,眼神锐利得连你皮夹中有多少钱都数得出来。”“你不能指望生活品质极差的人有品格”等等,很多人迷恋钱德勒是因为他的语言,包括王朔,他把洛杉矶称为“钱德勒的城市”。
《漫长的告别》与钱德勒以前的作品相比,更加的不像侦探小说,推理迷对钱德勒有意见也主要是钱德勒太不注重推理桥段的设计了,案件的进展节奏慢得能把人急死,学者止庵和评论家小宝都认为40岁之后的人才能喜欢钱德勒的作品,颇有道理,钱德勒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怀,而不仅仅是一个案件的告破。这样的情怀和感悟,还真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才会体味到。这也是村上春树在八九十年代把《漫长的告别》读了十几遍,而最终在2006年亲自把它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的原因吧。很多人读到“一声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都禁不住潸然泪下,如果没有感悟,这句话平淡如水。
最重要的,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中,把自己嵌了进去。虽然,钱德勒偶尔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写进小说里,嘲讽讥诮。在《漫长的告别》里,他应该是实实在在把自己嵌进去了,罗杰·韦德,这个陷入困境的畅销书作家,酗酒、逃避、自杀未遂而最终丧命的作家。钱德勒不惜以浓重的笔墨来描述这个困顿的人,“我翻过他的书,我觉得是垃圾。”“所有作家都是废物,我更是最没用的。”“我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混蛋。”而钱德勒从来都不认可自己的作品,他对于自己过往的作品一概否定,他此时也陷入了创作的困境中,努力试图改变。在小说中,作家与貌美的妻子住在富人区,交际于上层社会,在私下里,又各自龌龊着。现实里的钱德勒与当过模特的妻子被视为好莱坞的“一对璧人”,而此时钱德勒早已移情别恋却又不得不维护着虚伪的形象。钱德勒对上流社会的批判从来都不留情面:“大多数人要用一生一半的精力来保护一生从没有存在过的尊严。”对于生活在上流社会里痛苦的作家,钱德勒给予了同情,这在他以往的作品里是少有的。
5.书籍评价
钱德勒最重要也最有名的作品就是《漫长的告别》。该书一出版就斩获了爱伦坡奖,是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四大杰作之一,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在路上》齐名的经典。
2007年,村上春树将《漫长的告别》译为日文,该书进入日本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之列。
2018年推出新版,半年横扫中国各大图书榜单,印量突破数十万册。
推荐好书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资源,下载链接均指向官网或第三方平台,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公开信息整理,仅为方便书友分享!如对以上内容有异议或建议,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