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社科人文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分享
手机扫码下载

中国哲学简史介绍

1.推荐理由

  《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中国哲学简史》全书共28章,前18章主要讲述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后10章主要阐述中国哲学在古代思想上新的发展和开拓。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精神和背景,诸子百家的不同哲学观、人生观,以及现代哲学的发展和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为西方读者而写的一本哲学史,以英文写成,已被译为多种语言,是中国哲学专业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


2.书籍介绍

  《中国哲学简史》全书28个章节,涵盖中国哲学的精神与背景,孔子、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道家、儒家、佛家等哲学流派,以及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哲学大家,并论及中国哲学与当代世界的关系。

  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冯友兰首先介绍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与背景,这是基于中西方哲学的气质、传统的不同来展开。该书最开始是为西方读者而写,因而有必要介绍中国哲学的精神及其产生的地理、经济背景。可以说,第一章、第二章是对中国哲学是什么以及为何如此的高度概括与阐明。

  第三章是冯友兰正式撰述简史的开始,冯友兰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为我们呈现了当时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景象。其后,又依据各学派的发展,向读者阐述各学派发展、嬗变的历史过程,以宏观的视野、简洁的笔触展现了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正如冯友兰在作者自序中所说的那样:“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唯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3.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第六章 道有的第一阶段:杨朱 早期道家与隐者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有的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汉盛和道有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4.书籍鉴赏

  主题思想

  讲中国哲学史一般都是从先秦讲到近代,在近代也总能讲出龚自珍、魏源、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一大串人物来。但认为“近代中国哲学正在创造之中”的冯友兰,则将史的线索截止在宋明理学、心学时期,以王守仁哲学思想的讲述而告终。只是在讲到西方哲学传入这一专题时才粗粗地提到康有为和严复,这主要与冯友兰的哲学认识有关。冯友兰对中西文化差异原因的探索经历了:地理区域、历史时代、社会类型三个完全不同的认识阶段。在历史时代差别的认识阶段上,冯友兰认为东西文化的差别,实际上就是中古和近代的差别。他在另一部在欧美流传较广的“中国哲学史”中断言:“严格地说,在中国还未曾有过近代哲学,但是一旦中国实现了近代化,就会有近代中国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他将中国哲学分为两个时代,即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相当于西方哲学史中的古代与中古代。这一划分时代的思想显然对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产生着相当大的影响。

  在具体讨论某一哲学家和某一哲学流派时,冯友兰通常采用的是讲述问题的方式。对每一问题的选择与讲解,都体现了冯友兰对这一哲学家和哲学流派的把握与理解。冯友兰既能从中国智慧的角度把握以探索人生价值、宇宙生命意义为其追求的哲学价值重心(关于中国哲学的这一内容特征,集中体现在儒家哲学思想中),又能从西方智慧的角度阐释中国哲学的思维妙法,尤其能指出中国哲学思维非逻辑比逻辑更为深刻的道理(东方思维的这一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道、佛的哲学玄思中)。 

  冯友兰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哲学家的思想是其政治理想的阐明、构建。因而,他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采用了史论结合的方式,在诠释各家哲学的同时,也将其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哲学家所向往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国家制度相结合,使读者更易产生同情的理解。同时,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机械地增加知识、提高控制自然的能力,而是向往“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过程。

  除此之外,冯友兰为读者澄清了许多常见的理解上的误区,并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比如对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的阐明:“中”即“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而“庸”就是“普通”和“寻常”。就情感说,中庸是指情感未发生时,心的活动恰到好处,情感发生后,无所乖戾,呈“和”的状态;在社会生活中,“中”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人的感情和欲望,“当人的欲望和感情表达得合乎分寸,他的内心便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是精神健康所必需的”。这种中庸思想的核心也就是物极必反,要把握住个度,当一个事物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就会使它朝着另一端发展,最终会使我们收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冯友兰在书中通过对常见误解的澄清,使读者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内容特点

  该书较之冯友兰先前的著作《中国哲学史》虽有大量删减,篇幅明显缩短,但其完整性、精确性却不下于前者。相反,《中国哲学简史》虽然删除了一些次要的思想家,对主要思想家所用的篇幅也缩小了,但其学术色彩并未减弱,其资料及诠释非常准确,立论也平实全面。


5.书籍评价

  中国哲学里,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部头很小,讲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问题。它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所学专业不是哲学的学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学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

  2015年2月,该书成为第二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创新教材。


6.书籍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哲学简史》勾勒出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面貌,反映了冯友兰成熟的哲学史观,其准确的描述和得当的选材,不仅深化了人们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理解,也使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走向现代化。同时,作为一位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接受过西方学术训练的学者,冯友兰不仅对中国哲学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还把中国哲学推向了世界,一方面加深了西方对中国传统的研究与理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哲学自身的现代化。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本是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哲学而用英文写就的,后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这样一本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已自不待言,而尤为可贵者,其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亦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单鹏。


推荐好书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资源,下载链接均指向官网或第三方平台,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公开信息整理,仅为方便书友分享!如对以上内容有异议或建议,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支持!

ZOO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