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推荐好书版权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