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介绍
1.推荐理由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的一部作品,作者从一个九品小吏着手,描绘了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途中的种种艰辛,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不同角度的历史,以及那个时代小人物的顽强抗争。
2.书籍介绍
《长安的荔枝》中,作者从一个九品小吏着手,描绘了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途中的种种艰辛,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不同角度的历史,以及那个时代小人物的顽强抗争。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传奇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作者马伯庸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非常大的想象。
沿袭马伯庸写作一贯以来的时空紧张感,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随书附赠“荔枝鲜转运舆图”。
3.创作背景
马伯庸有一次在读资料时,读到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他刚刚写完《两京十五日》,对底层社畜的角度很感兴趣,忽然看到这句诗,就和以前理解不一样了。以前理解是杨贵妃骄奢淫逸喜欢荔枝,但他这次关注重点就放在“一骑红尘”上面,“妃子笑”是次要了。他关注运送荔枝的人,需要做多少工作,花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动多少资源,于是就想以负责运荔枝的人,写一个社畜文学,创作了《长安的荔枝》。
4.作品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评价到:“虽然这本书也是一个古装版的职场小说,是一个职场‘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但不同的是这本小说的内核是那么真实,它直接洞察人性。小说围绕着复杂的唐代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许多名词估计多数读者都闻所未闻,但读起来直摄人心。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读者会感到,阅读每一行字,都是在阅读自己。”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惹得世人艳羡杨贵妃上千年,但其中的荔枝是如何从五千余里外的岭南运送到长安城的,却鲜有史书详细记载,作者马伯庸脑洞大开以此为蓝本构建了一个大唐社畜李善德拼尽全力做项目的故事,虽然是历史小说,却能让读者从中书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大城市买房落脚、职场情商博弈、不得已的违规逾矩等,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小说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
推荐好书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资源,下载链接均指向官网或第三方平台,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公开信息整理,仅为方便书友分享!如对以上内容有异议或建议,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支持!